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远大动态 > 远大动态
这9位华人,足以让全球芯片业地震山摇
中国大陆“困芯“久矣,这并非华人不善于做半导体。
01
中国,严酷地说是中国大陆,“困芯”久矣。
至今,全球芯片行业依然是三种生长模式:
第一种是从芯片设计到制造环节所有自主的,好比英特尔和三星等;
第二种是只做芯片设计,制造由代工厂完成的,如ARM、AMD、高通、华为海思等;
第三种就是自己不做设计,专注为芯片设计公司完成代工制造的,例如台积电、中芯国际等。
无论以上哪种模式,就整个芯片产业的生长来说,其焦点就是设计和制造两大部门,中国大陆芯片的微弱,则是在设计和制造上都有欠缺,是整体的落伍。
芯片设计上,两国关系主要之前,大陆的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已经到达天下级的规模和水准。
好比华为海思。据调研机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华为海思首次跨越高通,成为中国市场手机芯片第一名,并依附26.7亿美元的销售额首次跻身全球半导体公司前十。
但美国的制裁,让华为海思在短暂位居全球第十之后,迅速跌出了榜单。
在中国台湾调研机构TRI(Topology Research Institute)以二季度营收为参考的最新排名中,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厂商中,中国大陆已无一家企业上榜。
芯片制造上,中国大陆的实力就更弱。
按台积电张忠谋的话说,大陆芯片制造手艺至少落伍台积电5年以上,5年看似不长,但在突飞猛进的科技业,尤其是“你提高,人家提高更大”的情形下,这是个异常残酷的数字。
科技产业是比拼顶尖人才的产业,芯片这类的高科技产业更是云云,中国大陆在芯片领域的微弱,往往给人一种印象,中国人在这个领域不行。
真是这样吗?事实正好相反。
无论是芯片设计照样制造,以种族、血统而论的中国人(包罗出生和生长在中国大陆的华人,以及直接出生在外洋的华人)在全天下都是有竞争力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最有竞争力的。
华人不仅占有了全天下芯片设计和制造的大多数市场,还掌握着大多数手艺前进的偏向。甚至可以说,当下芯片业的天下顶级大战,现实上已是华人和华人的战争。
芯片制造方面,仅中国台湾的台积电一家,其全球市场占比跨越50%,也就是说,全球所有其他对手加起来都不如它一个大,包罗韩国三星、英特尔,短期内都无望与之分庭抗礼。
芯片设计方面,华人更是掌握着泰半个天下。
在TRI宣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芯片设计厂商排名中,有八家掌舵人都是华人。他们中大多数还掌握和引领着当下行业的最新偏向,是推翻芯片产业传统名目的最有力破局者。
▲数据泉源: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拓墣产业研究院
关于台积电若何问鼎全球芯片制造之巅的故事,人人都已熟悉。今天,我们来熟悉一下,这八位傲立天下芯片设计业的华人。
02
1983年,现在的“AI教父”黄仁勋,那时照样大学校园的愣头青。
黄仁勋祖籍浙江,1963年出生于中国台北,之后前往美国留学。1983年,还没正式拿到结业证的他,就直奔硅谷成为了AMD的芯片工程师。
彼时,盘算机产业如日中天,英特尔照样小字辈,微软刚把MSDOS卖给IBM。
同样是这一年,另一位厥后被称为“台湾芯片设计业教父”的蔡明介,选择脱离台湾中研院电子所,加入刚刚确立3年的联华电子(联电)。
十年后,黄仁勋在两个密友的激励下开办了现在威震天下的英伟达,但他们的劈头却并不顺遂:用了两年时间才推出的第一款产物NV1并没有掀起波涛,为了生计,公司不得不裁员,从100多人缩减到30多人,可谓一脱手就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蔡明介也在这时面临人生一个重大且艰难的选择。
1996年,联电转型成为专业晶圆代工厂,但由于既有代工生产部门,又有自己的设计部门,被质疑其芯片设计部门有盗用客户设计之嫌。因此,联电决议剥离旗下的芯片设计部门。
时机就这样摆在了在联电事情了快14年的蔡明介眼前。彼时,由他担任小组向导的多媒体部门决议从联电星散出来,确立子公司联发科,蔡明介担任董事长,最先独当一面。
作为中国台湾第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联电在半导体业是黄埔军校一样平常的存在。除了联发科,全球前十大芯片设计巨头中,尚有两家也与联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就是联咏科技和瑞昱。
1997年,联电商用产物事业部宣布自力,成为联咏科技的前身。
瑞昱虽不是完全脱胎于联电,但它的几位最初首创人叶博任、叶南宏和他们的同砚都曾是联电的研发工程师。1987年,他们获得了叶博任哥哥的投资,在台湾建立了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差不多在统一时间,1995年,另一家未来的芯片设计巨头——迈威在美国加州降生。
迈威的建立者是三个年轻人,包罗那时33岁的戴伟立、她的丈夫——印尼华侨周秀文及其胞弟周秀武。戴伟立17岁随怙恃从上海移民到美国旧金山,也是那时全球主要半导体公司中唯一的女性首创人。
迈威建立于戴伟立家的客厅,最初的35万美元启动资金来自怙恃和同伙,为了确保约请的工程师有不错的待遇,3位主创不拿薪水。但他们用3到4年很快实现了盈利,并于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
世纪之初,新巨头们急速长成,传统巨头们日子却欠好过。
2006年,老牌芯片设计巨头AMD由于大肆并购陷入财政危急,今后连亏五年。在接连换了四任CEO后,美籍华人苏姿丰在危急时刻走马上任,帮AMD扭转颓势。
赛灵思也在同样的境遇下,扶正美国华人彭胜利出任CEO,他也是赛灵思历史上首位华人CEO。
而全球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博通,则在2015年被芯片制造商安华高以小博大拿下。合并后新公司沿用“博通”的名称,公司新总裁兼CEO由安华高总裁兼CEO、马来西亚华裔陈福阳担任。
至此,联发科、英伟达、迈威、联咏科技和瑞昱等5家由华人开办的芯片设计公司和AMD、赛灵思、博通等3家由华人掌控的芯片设计巨头悉数亮相。
一个新天下最先酝酿,华人们以差其余方式,争先恐后地抢占芯片设计领域的顶端。
03
芯片设计业风云幻化,高通以及同时从事芯片设计和制造营业的英特尔,一直稳坐巨头位置。华人CEO们站稳脚跟后,这两大巨头自然成为他们攻击的目的。
首先被盯上的是高通。2017年,刚刚吃下博通两年的陈福阳,野心再起,直接宣布把博通总部重新加披搬到美国,让博通成为一家美国公司。这个看似在示好美国政府的行为,现实上,是为了下一次蛇吞象来得加倍省事。
在成为美国公司后,相关的并购置卖就能直接避开美外洋资审议委员会的审核直接举行。
果不其然,就在陈福阳宣布将博通总部搬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几天后,博通方面发出通告,称要以1050亿美元的价钱收购高通。双方谈判失败后,陈福阳甚至追求在董事会中提名多位董事以拿下高通董事会的控制权。直到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头阻止,这项收购才最终作罢。
盯上高通的不止博通,另一个巨头联发科也在一再提议凶猛打击。
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占有率中,联发科力压高通,首次登顶全球第一。
这并非联发科首度领先高通。2007年起,大陆最先对手机揭晓上网允许证,不少手机小品牌涌现,性价比更高的联发科受到青睐。到2008年,联发科收入当中有一半就是来至于手机芯片,其在大陆市场也均有跨越高通的纪录。
除了高通,英特尔同样是华人CEO们看中的对手。
2000年,英伟达就最先挑战英特尔。黄仁勋曾对标英特尔首创人之一戈登·摩尔的“摩尔定律”,提出“黄氏定律”,即英伟达的产物每6个月升级一次,功效翻一番。这样的手艺更新速率比“摩尔定律”快了2倍。
不久前,英伟达还宣布推出首款基于ARM手艺制造的数据中央CPU,直接打响与英特尔的正面竞争。在这之前,英特尔一直依附中央处置器主导着CPU市场。
在苏姿丰率领下重振的AMD也没有放过英特尔。2017年,ADM推出锐龙芯片,与英特尔8代酷睿睁开缠斗,依附极高的价钱优势,AMD的市场份额一度和英特尔不分伯仲,甚至一度逾越英特尔。
在与高通、英特尔缠斗的同时,这些华人内部也在举行猛烈的竞争。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黄仁勋与苏姿丰这对老对手。
在成为AMD领头人之前,苏姿丰并不那么著名。刚上任时,外界一度传言她是黄仁勋的外甥女,既是亲戚又是对手,这样的关系也时常被人们拿来看成谈资,不事厥后苏姿丰否认了这段亲戚关系。
亲戚关系是假,竞争猛烈是真。
黄仁勋曾直言,“AMD新显卡很一样平常,没啥惊喜的。要是我们的显卡开启DLSS的话,那就直接完爆它了,开启实时光线追踪,也可以干翻它。”
苏姿丰则在访谈中回应:“我意料,他应该还没有见过这张卡吧!”示意黄仁勋强行抹黑。
2020年,两家之间的博弈升级。先是英伟达宣布400亿美元收购ARM,剑指数据中央市场,随后AMD立刻宣布以350亿美元收购深耕数据中央市场几十年的赛灵思。
这样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在半导体行业不停上演,一不小心会成为别人的“食物”。好比AMD吞下赛灵思、迈威从博通手中拿下大客户思科,风景时英伟达也曾是AMD的拟收购工具,而在被AMD收购前,市场一度传言赛灵思曾经思量并购AMD。
在竞争历程中,有的由于对手太过壮大,有的则是由于自身不够审时度势,总之镌汰也成为不能制止的事情。
好比2016年4月,迈威公司在全球裁员1200人之后,宣布了总裁戴伟立和CEO周秀文告退的新闻。2021年2月有新闻称,瑞萨电子团体赞成以每股67.50欧元收购英国企业戴乐格半导体(Dialog Semiconductor)。
04
斗争归斗争,一个事实不容忽视,那就是:中国人是可以做好半导体的。
而当前大陆的半导体行业要想迎头遇上,最不能或缺的也是人才。
新中国确立之初,半导体行业顶尖人才清扫万难回国,曾一度打下了领先基础。
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任教的王守武决议回国,为国家生长作出自己的孝顺,只管遭到杜鲁门政府的各样刁难,他仍想尽设施,最终以回乡探母为由,才得以辗转回国。
那一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谢希德、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夏培肃、芝加哥大学的汤定元、哈佛大学的黄敞、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林兰英等人也想方想法回到祖国。
这些那时顶尖的半导体人才,回国后自己着手造装备、编撰课本,培育了新中国半导体领域的第一批学生,为我国的半导体事业打下了基本。
遗憾的是,由于80年月产业化能力跟不上,大陆的半导体行业无奈落伍。而彼时西欧日韩却在生长中捉住了先机,不停做大做强。
当大陆想要迎头遇上时才发现,差距已非短时间可以缩小。
幸运的是,在今天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里,华人工程师数目重大,在顶尖芯片设计公司里的焦点手艺位置,华人占有了大多数。这些资深工程师,都是芯片行业不能或缺的人才。
中微半导体装备公司董事长尹志尧示意,自己还在英特尔事情时代就发现,英特尔内部研究所的组长、司理所有都是华人,真正从事手艺研发的都是中国人,5nm以及3nm的三极管结构,也是由华人教授胡正明提出来的。
“在半导体领域我们和西欧国家的差距,虽然至少是三代的手艺,但这样的劣势只需要花5-10年的时间来挽回。中国人在美国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只要肯为国孝顺,海内也一定有望实现手艺突破的。”尹志尧曾果然说。
恒久以来,亚裔在美国深受歧视,能够在行业中站上金字塔顶端的更是少数。
在美国,有一个专门的词用来形容亚裔面临的一种无形升职障碍,叫“竹子天花板”。也许意思是,在一家企业中各个种族人群划分占有差其余岗位,而这些岗位之间的界线通常很难打破,尤其是亚裔,往往大部门处于底层,少数处于中层,能够进入高层的寥若晨星。
尤其在今天,美国排华情绪高涨,华人在外洋的生长空间再一次被挤压。这或许也是我们进一步吸引优异人才、解决“缺芯之困”的时机。
若何吸引并与这些人才共赢,是时刻好好想想了!
参考资料
[1]《芯征程|历史巅峰却遭市值腰斩,铁血司理人力挽狂澜,它在5G时代赚疯了》36氪
[2]《细数台积电等芯片代工“五大金刚”,他们拿走了全球市场九成份额》全球TMT
[3]《戴伟立:科技带你去缔造梦想》南方人物周刊
[4]《博通宣布总部搬迁至美国 未来收购将不再受CFIUS审查》腾讯科技
[5]《中国“芯”痛史:错失的黄金三十年》钛禾产业考察
[6]《《AMD难抵两大诱惑,350亿美元吞下Xilinx》财经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