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远大动态 > 远大动态

VC掘金太空,投资人不能错过的大航海3.0时代

对于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评价,向来是批判纷歧,但马斯克本人可能并不在意。正如他在Twitter发文所说:“纵然是最糟糕的指斥言论,我也希望能留在推特上,由于这是言论自由的意义。”

为抵制Twitter上的言论不自由,平台“网红用户”马斯克将以440亿美元的价钱把Twitter收入囊中。

现在,马斯克坐拥Twitter、特斯拉、SpaceX,这三位重量级选手划分是社交媒体平台、电动汽车、商业航天领域的典型。

尤其是在商业航天领域,依附SpaceX的独门秘技:接纳再行使(火箭垂直接纳再复用手艺),足以使马斯克独步武林,成为商业航天的掌门人。

之以是是独门秘技,也就是别人做不了,只此一家的手艺。要说社交平台和电动车,暂且不管别家做的好欠好,总归是能做出来的,但这SpaceX有几招功夫,当下武林中还真没哪位英雄学得了。

不外,海内商业航天赛道玩家的头上始终悬着一个问题:国产“钢铁侠”和他的SpaceX在那里?

01、“这种团队真的是闭眼投”

“海内行业应该往哪个偏向走异常明确, SpaceX怎么走你就怎么走。” 真成投资副总裁吴超告诉钛媒体创投家,在他看来,对标SpaceX似乎是一个行业共识。

把SpaceX 的营业分为四个组成部门:1. 商业火箭制造与复用;2. 卫星通讯;3. 天地往返旅行;4. 深空探测。

可以瞥见是一个全产业链的模式,其中,商业火箭制造和卫星通讯是人人最熟悉且占比SpaceX营收最多的两个的营业。

SpaceX在火箭制造业形成了以猎鹰系列(动力垂直接纳火箭)、⻰⻜船(运载飞船)、星舰(绕月航行、火星探索)为焦点的结构。

相近神州十三返回之际,太空又迎来了几位新游客。SpaceX载人“龙飞船”搭载“猎鹰9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央39A发射台升空,于美东时间4月8日乐成上岸国际空间站,搭客包罗来自美国、加拿大及以色列的三位巨贾与一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宇航员。

紧接着,在4月27日,四名宇航员搭乘载人“自由号”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开展科学考察,执行该义务的运载火箭仍为“猎鹰9号”。

仅隔20天,猎鹰九号两次运送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打破最快重复使用周转纪录,而此前27天发射两次的纪录也是由猎鹰9号所创,让人惊讶于猎鹰9号的效率。但对致力于实现太空旅行“航班化”的马斯克来说,这绝不会是最终纪录。

在2022年星舰(Starship)宣布会上,马斯克就公然了最新“二代猛禽发念头”,听说够实现1天3次的高频率发射。

我们常念叨降本增效,效率之外,全方位降低成本更是SpaceX的杀手锏。

猎鹰9号助推器的单次发射总成本为6200万美元,而重复使用助推器可以为SpaceX节约3700万美元的制造成本,占总成本的60%,重复使用整流罩可以节约600万美元,占总成本的10%。

一箭多星的手艺更是从基本上削减火箭发射频次,大幅降低了成本。2021年1月,猎鹰9号携 143 颗卫星顺遂发射升空,打破了人类航天纪录。作为对比,我国迄今为止一箭多星最高纪录是长征八号一次发射22颗卫星。

另外,马斯克还在星舰宣布会上先容:“星舰每次航行只需几百万美元,甚至最低只要100万美元,就可以将100到150吨有用载荷送上轨道。”

若是将星舰的入轨载荷成本按100美元/千克盘算,对比航天飞机现实载荷成本22500美元/千克(2011年),SpaceX将成本降低了99.5%。

“把资金行使率拉到极限,这种团队真的是闭眼投。”一位投资人感伤。

02、不能错过的大航海3.0时代

再说回卫星通讯,马斯克的目的是确立一个笼罩全球的通讯系统,跨越以往所有的旧系统。

在2021年 SpaceX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报送的发射方案中显示,将会用“星舰”来发射其二代星链星座(Starlink Gen 2),该方案明确将29996颗卫星部署到轨道高度为328到614公里之间的12条轨道上,并设计在2025年之前发射42000颗卫星,而我国现有在轨卫星刚刚跨越500颗。

元航资源首创合资人张志勇告诉钛媒体创投家,卫星频谱属于全球性资源,无线电频率资源在国际上也是接纳“先到先得”的原则。所有卫星系统在投入使用之前,都必须向ITU(国际电信同盟)申报卫星网络的频率和轨道信息资料,要求运营商向国际电信同盟申请一个低轨星座和通讯频段后,在两年内发射卫星总量的10%,5年内发射50%,7年后将申请的卫星数目所有发射完毕,若是不能在划定的时间内完成整个星座的建设,则运营商所申请的频段资源将会按发射卫星数目的完成比,举行限制使用。以是“保频占轨”具有主要战略意义。

航天生长也因此被形貌为不能错过的大航海3.0时代。

2016年,国家将航天事业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激励支持和指导民间资源介入商业航天生长。自此,中国航天从一个封锁在体制内的庞然大物,转换到了更开放的、千帆竞发的势态。

现在,海内活跃的商业航天企业数目在180家左右,其中不乏获得着名机构投资的企业。

去年,SpaceX整年融资18.5亿美元,而凭证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商业航天融资37起,共计64.5亿人民币(约9.9亿美元)。

面临种种差距,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真能对标SpaceX吗?

03、“钢铁侠”可以, “Iron Man”不行

今天的资源市场中,累计约有300家机构投过商业航天赛道。

在张志勇看来,对一部门没有航天靠山的投资人来说,若是有一个可类比的外洋参照物,可以辅助更好的明白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说,找海内企业对标SpaceX是无可厚非的。

“但企业完全根据SpaceX的蹊径去生长,我以为是不能以的。”张志勇注释到,SpaceX走的是全产业链模式,从卫星制造、火箭发射运载、星座组网、星座运营、数据服务所有器械都在自己的生态内里完成,我以为这在中国是不能能的,谁要是根据这个逻辑去走,是走不通的。

简朴来说,你既造卫星,又玩发射,还要搞星座运营,且不说手艺能力够不够,首先资金就是一个很大问题,第二是市场上另有许多其他的玩家,做全产业链意味着垄断、与行业为敌,险些是不能能做到的。

张志勇示意,现在海内航天我们能看到被分成了民用、军用和商业航天三足鼎立的事态,而且未来也是以体制内国家队为主,以民营商业航天为辅这样的产业生态。

吴超也告诉钛媒体创投家,从许多层面来说,商业航天产业对比体制内并没有优点,由于体制内稳固性更好、规模更大、经费更足够、人才贮备更多,而且中国航天从60年月就已经最先生长,到现在有跨越60年的历程,而商业航天生长还不到10年。

以是,民营企业与国家队相互之间形成一种产业链协同,才气够在中国航天大生态里良性、有序的生长。

SpaceX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楷模,但不能照搬照抄。成为“钢铁侠”可以,但“ Iron Man” 不行。

另有一部门机构的投资团队做过异常好的作业训练,对海内航天产业有自己的认知和明白,基于对行业和产业链的研究针对性地举行投资生态的结构,这样的机构有很明确的投资逻辑和投资定力。

那么,海内商业航天公司应该若何找准手艺蹊径与自身定位?

传统类的航天成本异常高,这是商业航天远不能接受的。商业航天就是要解决“高可靠,低成本”这样一个看似悖论的器械,否则是没有时机的。

吴超告诉钛媒体创投家,明确手艺路径是公司生长的重中之重,以可接纳火箭手艺为例,体制内短期对发射乐成率的要求高于成本,但耐久讲不得不把成本放到越来越重的优先级。在转变历程中若是有商业航天公司能捉住时间窗口,优先做出可接纳火箭手艺,必将成为中国航天生长中价值链最高的环节之一。

以深蓝航天为例,其主营营业为垂直接纳运载火箭研制以及天地往返运输服务,是海内首个完成百米级VTVL垂直接纳试验的民营企业,预计将在2024年实现液体火箭入轨可接纳。未来预期可以将火箭发射成本降低到现有价钱的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试验一旦乐成,能够填补我国在垂直接纳火箭常态化发射的短板,解决中国航天有星无箭、多星少箭、廉星贵箭的痛点。

张志勇以为,企业在选择手艺蹊径和商业模式的时刻,一定要与产业需求和自身战略偏向高度匹配。这也是元航资源选择投资微纳星空、星河动力、航天驭星、云遥宇航、九天行歌的缘故原由。

例如在投资微纳星空时,微纳就坚定做好卫星、做低成本卫星,把卫星做的更可靠,不去抢别人的蛋糕,而专注于把自己的产物做到极致。星河动力更是坚持选择液氧煤油而不是大多数投资人很buy-in的液氧甲烷。这并不是说液氧甲烷欠好,但液氧煤油无论从平安性照样手艺成熟度上来说,都是知足我们当下需求的最优选择。等我们有星际航行、火星殖民需求的时刻,液氧甲烷才有需要性。

04、“不要把商业航天当成一门显学”

在投资领域里,人人对商业航天出现出异常南北极化的态度,一方面人人对它存有伟大疑虑,以为航天事业就不应该是由民营企业来做,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也不应该由民营资源去投资商业航天?

作为硬科技时代的投资人会有这样的疑虑,可想而知整个社会对此会有怎样的认知。2021年整个商业航天的融资总额为64.5亿人民币,坦率的讲是一个异常小的数字。

换个角度来看,以共享单车为例,ofo举行了12轮融资,收到了至少20亿美元的资源,摩拜举行了8轮融资,收到了至少15亿美元的资源,还未盘算青桔、哈罗等的资源投入。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融资总额守旧估量也跨越300个亿,险些是商业航天赛道整年融资的五倍。

张志勇直言,他一直在想,若是我们把这300亿都用在优异的商业航天人才身上,它能发生什么样的价值?只管二者一个to C一个to B,用户数目不能同日而语,但对于商业航天企业而言,作为高精尖制造业的皇冠和明珠,加倍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工程履历、手艺研发、产物,把需求引发出来,动员整个工业制造业的生长,用现实来证实商业航天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值得风险资源和产业资源投入。

另一方面来说,随着商业航天的价值逐渐突显,有部门投资人已然把商业航天当成一门显学,尤其是瞥见在美国VC机构中,商业航天已经变为继互联网之后异常主要的投资偏向,以为若是自己不投的话,就不在趋势上了。

现实上,商业航天是一个长周期、手艺麋集、资源麋集、高风险、高门槛、高收益的一个行业。首先是受物理定律限制的,然后是需要时间累积。一个团队以前做过什么样的型号、有什么样的研发履历和积累、什么样的专业靠山、受过怎样的理工科训练、团队之间的互补性、相互之间的信托、价值观和协同的关系若何、团队的稳固性若何?这些都决议了企业未来能走多远,不是说只靠钱就能砸出来。

那些不是基于对行业的认知和专业积累,而是以为商业航天很酷、很高峻上、在资源市场上有异常好的故事可以讲,才选择进入这个赛道的机构,很容被一些PPT公司忽悠,他们今天或者往后可能会尝到异常大的恶果。

随后张志勇弥补到:“但我以为大多数航天人与大多数进到商业航天的投资机构,照样对商业航天怀着敬畏、甚至是怀着使命的。”

“你能想象吗?星河动力到今天已经是一个估值超百亿的企业了,但几位首创人出差照样会选最廉价的航班,住旅馆照样两三百块的经济旅店,甚至有时刻去发射场做实验,为了省一晚住宿费,选择晚上出发,日间落地就最先事情。”张志勇说。

“我以为这些创业者真的异常有理想,异常有理想,异常有情怀,异常有使命感,同时也是异常质朴的,你从他们身上能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