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远大动态 > 远大动态
新消费承压
01
新消费正在承压中
2022年过半,新茶饮行业又迎来了新一轮降价:
喜茶宣称再也没有3字开头的饮品,乐乐茶将自己的热门产物直降10元,奈雪则推出了9元一杯的饮品。
而喜茶、奈雪的茶等新中式茶饮一直主打“高端”,它们的售价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奈雪的茶价钱曾一度在40元以上。
但从今年开年后,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等就已纷纷降价。
这反映出两方面的情形:一是,新茶饮行业竞争猛烈;二是,消费者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所转变。
竞争的猛烈水平可以重新茶饮企业的数目和融资情形初窥眉目。
仅仅在去年上半年,新消费领域就发生了280笔投资,险些天天都有一两笔,总额超390亿。
去年7月,整个新消费赛道还处在喜悦之中,投融资事宜数目到达历史*峰76件。
不仅是新式茶饮,包罗烘焙、烤串、麻辣烫,都吸引了包罗高瓴、红杉资源、腾讯等投资机构的眼光,并纷纷入局,生怕错过新消费的“顺风车”。
但不到一年,新消费品牌的融资就遭遇了冰点。自去年8月份最先,新消费品牌最先遭遇隆冬。例如,重新茶饮企业来看,一些企业营收大幅下滑,部门品牌纷纷关店缩短。
而当下,新茶饮品牌“降价”也正是为了应对消费下滑。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公布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海内生产总值56.26万亿元,同比增进2.5%,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万亿元,同比下降0.7%。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6%。其中,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5月份降幅收窄至6.7%;6月份由降转升,同比增进3.1%,环比增进0.53%。
除基本生涯类消费以外,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消费都遭到了重创。
更为要害的是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不强,消费能力受限。
一是,面临经济新常态和新冠疫情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消费者更倾向于捂紧钱包,控制消费;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 许多企业倒闭和裁员,导致一部门消费者收入下降,甚至许多人还处于失业之中。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2月以来,失业率延续攀升,到4月份失业率到达了6.1%。
2022年5月,16-24岁青年考察失业率为18.4%,远远跨越了国际上的失业预警红线(平安线)。2022年7月,中国有1076万大学生结业,与18.4%青年失业叠加,我国青年就业形势十分严重。
此外,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大厂的裁员力度之大也是近幼年见,加之房地产暴雷,家庭财富缩水等因素,也是消费者消费的一大阻碍。
诸多因素影响下,消费蒙受了*的压力。
02
多因素导致下滑
2021年,有资深的业内人士以为,“三年后99%的新消费品牌都市死,明年就会先死一半”。
2021年下半年最先,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海内消费、投资等指标同比增速回落,其中,消费增速回落显著。去年8月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2.5%,为2020年8月以来*水平,其中餐饮收入同比下降4.5%。
与此同时,央行讲述同样显示,住民消费意愿正在下降。
需求走弱反馈到了消费市场。从今年*季度最先,有靠近40%的新品牌销量都出现差异水平的下滑。
消费意愿下降、市场低迷成为营收的外部掣肘。疫情频频也给复工复产带来一定压力,许多新消费品牌最先“退却”。
新消费品牌除外部环境的打击之外,还要面临平台盈利消退、心智和场景渗透不足、爆款矩阵微弱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除了羁系政策之外,平台盈利的消退,头部主播的洗牌,是不能制止的因素,单纯靠“大促”,已经无法拉动整年GMV的增进。另外,各家电商平台也在纷纷调整,指导相关品牌更注重一样平常谋划。
例如,以DTC模式切入美妆品类的*日志,一直以来都是与小红书“相伴”。在*日志的初创期,正值小红书的生长期,那时流量用度较低,ROI更高,此外尚有电商直播、短视频电商的兴起,*日志通过流量采买,以及普遍的KOL相助,快速完成了初始积累。
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小红书的广告营业占总收入的比例,已达80%,KOL相助用度也水涨船高,且这类相助基本不存在排他协议,竞品也可以投放。
而另一方面,靠爆款出圈的新消费品牌,因主要靠代工模式,门槛对照低,竞争对手纷纷进入,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
若何在爆品带来的营收增耐久,迭代出爆品矩阵,成为主要营收点。同时,若何确立起稳固的品牌心智,成为延续增进的要害。
美妆只是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品类和行业受到影响。营收下滑,似乎成为了主旋律。
03
新消费投资隆冬愈演愈烈
2020年最先,险些所有的投资机构都在找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试图将传统品类重新来做一遍,其中许多关注科技、医疗的机构也最先关注到新消费赛道,VC/PE们对动辄百亿、200亿估值的热门消费公司似乎也都见责不怪。
但刹那间,飓风来袭,人人最先变得郑重起来。
一些存在伟大估值泡沫的消费项目逐渐地现出了真相。
去年6月,新茶饮明星品牌奈雪的茶上岸港股。
从2020年12月C轮融资到IPO的半年中,奈雪的茶估值从124.6亿港元飞升到340亿港元,涨幅靠近3倍。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却对这个明星品牌并不伤风,奈雪的茶开盘即破发,首日大跌13.54%,当日收盘市值跌破300亿港元。
有香港基金司理曾直言:“奈雪的茶估值偏贵,市值降到200多亿港元才对照合理。”事实证实,他照样高估了奈雪的茶。
新消费品牌需要资源输血,维持高曝光率,投资机构推高估值,寄希望于品牌上市,收回投资。
然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显然没有投资机构的VC好语言。这些品牌靠故事感动市场,但业绩却无法延续通过磨练。
疫情加之外部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也使得一级市场投资机构最先进入“只张望不入手”的状态。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消费投资蓦地降温后,不少投资者、LP逐渐对消费投资失去信心,转而向硬科技、新能源。
再加上前段时间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雪糕刺客”被全网声讨,逐日优鲜驱逐等新闻的刺激,使本就一蹶不振的消费投资更是雪上加霜。
一位北京的机构投资人曾示意,今年的新消费创业一定不会像前两年那么疯狂,线下的消费企业会继续获得融资,但估值会加倍合理,纯线上的品牌将很难乐成,或者基本上可以说‘不能能乐成’。
当新消费投资隆冬愈演愈烈,降低估值,拿到钱活下去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这也使得消费投资正逐步进入一个良性的区间
喧嚣褪去,新消费独角兽的估值正在团体回落,面临去年火热的新消费项目,现在估值已经腰斩但照样持张望态度,有投资人示意,“人人的心态都加倍平和了。”
回首2021上半年,新消费投资狂欢进入了*潮,VC争抢面条、烘焙、咖啡,投资人组团去长沙“扫货”。其中有烘焙店单店估值到达了1个亿,甚至麻辣烫、炸串、调味品等,也成为投资人争抢的标的。
但现在一切戛然而止。
许多投资机构对新消费领域完全失去信心,住手了投资。
对此,有行业人士示意,一是,现在国民手里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少了,人人更趋于刚性消费了;二是,疫情频频,经济下行,未来又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短期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市场简直很大,可以耐久看好,但现在的当务之急照样张望为主,留点余粮过冬。
消费者不敢“正常”花钱,投资人不敢“正常”投资,“三年后99%的新消费品牌都市死”或许会加速到来。
下一篇:散装「苏大强」,无锡最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