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远大动态 > 远大动态
PE最先抄底餐饮
上海又一笔Buyout降生了。
本周,全球规模最大且历史悠久的私募股权机构之一——安宏资源(Advent International) 正式宣布,已从餐饮团体Wagas首创人手中收购60%的股权,详细财政条款未披露。收购完成后,安宏资源成为Wagas的最大控股方,Wagas首创人仍将继续治理团体一样平常事情。
有知情人士向投资界透露,此次生意中,Wagas估值约5亿美元,较此前的8—10亿美元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对此,安宏资源与Wagas方面示意“不予置评”。
起身于上海,民众对Wagas并不生疏。1999年,在沪事情的丹麦人John Christensen开办了主打西式轻食简餐的Wagas。20余年间,走着北欧极简风的Wagas逐步生长为一家集沙拉、意面、三明治、果汁、咖啡等多元品类的连锁餐饮品牌,还陆续推出了Baker&Spice、LOKAL、Funk and Kyle等多个耳熟能详的餐饮子品牌,在中国坐拥250家门店,是不少年轻白领的就餐选择。
疫情的洗礼下,越来越多餐饮老板愿意拥抱VC/PE,叠加战争、美元加息等宏观因素,当下不少餐饮企业的估值正处于历史低点。正如番茄资源首创人卿永向投资界所说的那样:“现在一定是投资餐饮的最好时机,等疫情已往了,好的品牌又将会一票难求。”
这家PE在上海做了一笔Buyout
收了Wagas六成股权
时间倒回到1999年,做物流的丹麦小伙John Christensen来到上海事情,开启了一段崭新旅程。
彼时,中国市面上主打康健轻餐的品牌屈指可数,John也经常苦恼于找不到合口味的三明治。于是,他决议自己开一家西式简餐厅,第一家Wagas(沃歌斯)就此降生。两年后,来自澳大利亚的华裔女性Jackie Yun也加入到了Wagas,并在之后成为该品牌的合资人。
以“康健饮食开启美妙生涯”为品牌理念,Wagas某种意义上开创了海内康健轻食的观点,通过推出能量色拉、意面、三明治、咖喱饭、创意的鲜榨果汁、精品咖啡等餐品,影响了一部门人的饮食和生涯方式。Wagas曾果然示意,自己的企业文化里有粘稠的丹麦元素,其中很大缘故原由基于首创人John是丹麦人,因此Wagas也拥有粘稠的北欧气概——极简而冷淡,这也引来不少食客前来就餐打卡。
详细到谋划上,Wagas主要选址在一二线都会的焦点商圈和中高等写字楼四周,平均客单价在80元左右,消费群体以25-35岁的年轻白领为主,八成用户为老客户。在多年前的一次采访中,Wagas高管还曾提到,Wagas坚持不做加盟,也不接受第三方投资。
除Wagas之外,这家餐饮巨头旗下尚有一系列餐饮子品牌,包罗全天候休闲餐饮品牌Baker & Spice、实验性时尚餐厅品牌Funk & Kale、以及轻食酒吧品牌LOKAL、咖啡品牌UNO Coffee等等,它们稳踞上海和北京市场,而且足迹遍布中国其他11个都会,累计开出了约250家门店。
然而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餐饮业大受打击,Wagas也不破例,市场曾多次传来其追求出售的新闻,直到2021年下半年到达热潮。这年11月,彭博社报道称,肯德基母公司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菲律宾餐饮品牌快乐蜂(Jollibee)、汉堡王母公司餐饮品牌国际(RBI)以及其他私募股权公司,都在思量竞购Wagas。
2022年2月,事情逐渐有了眉目,安宏资源的身影也在此时浮现——彼时彭博社报道称,安宏资源正在就收购Wagas举行高级谈判,后者正在追求8-10亿美元甚至更高的估值。
现在一切灰尘落定,安宏资源拿下了Wagas多数股权。
安宏资源,在海内VC/PE圈或许照样一个生疏的名字。确立于1984年,安宏资源是全球规模最大且最富履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今年5月,安宏资源刚刚完成一笔超级募资——安宏十号全球私募股权基金/Advent International GPE X(十号基金)已完成召募,到达了250亿美元的募资上限,新基金将进一步加大在大中华区的投资与结构。至此,安宏资源总治理资产超1000亿美元。
在中国,安宏资源已经留下诸多足迹,缔造了高端床垫爱梦团体、海内最大的胶囊制造商之一广生胶囊等多笔经典Buyout。已往10年中,安宏资源在大中华区等市场投资了近100亿元人民币,重点关注零售和消费品、医疗康健以及商业服务行业,尤其是已往三年其在华的投资总额跨越了此前七年的总额。
“现在是投餐饮最好的时刻”
Wagas降估值出售,不外是餐饮企业疫情下求生计的一缕缩影。
回忆前两年,在新消费的风口中,随同着面馆、烘焙、咖啡、小吃等品类一再降生的大额融资,餐饮这门“不性感”的生意终于走进主流VC基金的视野中来,各个品牌的估值也是水涨船高,令人直呼“看不懂”。
但这份热闹很快便戛然而止,消费投资团体入冬,VC/PE也紧要撤离餐饮投资。“去年上半年餐饮赛道还很热,下半年热度就降下来了。”番茄资源首创人卿永向投资界回忆,“现在看餐饮的投资机构照样异常少的。”
投资机构的转变进一步传导至创业端。不久前,一位从事餐饮新消费的创业者同伙告诉我,他刚出来创业时正逢新消费投资风口,他的项目第一轮融资就受到了大批一线机构的争抢,“有的甚至连DD(尽调)都没做,但现在情形差异了,投资人不再脱手。”
我们也看到,遭受疫情重创的线下餐饮因现金流紧缺改变了对资源的认知,为了活下去最先接触资源市场募资,餐饮上市潮阵容赫赫。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甚为骨感,绝大部门餐饮企业还排在IPO大门前,漫长地守候着。
当生意双方都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估值建议,许多创业公司进入了漫长的融资历程,有的早已悄悄倒下。“对于大多数餐饮品牌而言事态已去,纵使疫情过了也不会恢复,唯有那些已经具备规模且异常刚需的餐饮和极具品牌厚度的高附加值餐饮才会留存下来。”卿永说。
他坦言,中国餐饮的并购市场还远远不成熟,“没有职业化的团队并购过来,也许率会衰落,除非并购方自己有很强的专业和产业积累。尤其中国创业还处于小我私人英雄时代,离真正实现职业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Buyout在外洋是一个对照常见的运作方式,但在中国,Buyout还处于十分早期的阶段。简直现在大多数餐饮标的的估值都在合理区间,但PE做餐饮Buyout在短期几年内还不能大规模实现。”上海一位投消费的PE合资人如是说。
眼前,一级市场寒意仍在伸张,但尚有一批投资人坚持探索着餐饮与消费投资,他们心态从容——随着泡沫退去、估值降低,现在反而是投资餐饮的最好时机,此时脱手优质标的更有望收获丰盛回报。
本文
下一篇:安徽宿州信创云产业投资基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