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远大动态 > 远大动态
中国手机,在欧洲杀疯了?_外盘期货,国际黄金
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到达巅峰,但随后最先滑落。
2015年时,增速滑落到了*个低点——那年的增速只有2.6%。稍晚一些,2016年以后,中国市场的出货量最先下滑。
市场迈入到放缓周期之际,行业里的玩家们统一地、不能阻止地被卷入了两场战事:
一场是存量之争,卷的是快充、屏幕、影像;另一场是增量之争,厂商们从印度东南亚起步,不停将网铺向外洋。
时至今日,这两场战事依然打得火热,但较之前已发生质的转变——出货量的崎岖不再是*主要的指标了,高端化的历程才是。
现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又一个低点——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创下了有史以来*的降幅。
与多年前一样,现在厂商们依然需要同时在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挖掘新的时机。
纷歧样的是,这一次,增量市场的重心是欧洲。
01
冲高新锚点:欧洲
最近,关于小米手机13系列的一则新闻,引发了热议。热议的焦点是在海内外市场差其余订价战略。
据媒体报道,小米13在欧洲的起售价为999欧元,约合人民币7300元;小米13 Pro的起售价为1299欧元,约合人民币9531元。
作为对比,在海内市场,这两款手机的起售价划分为3999元和4999元。
再来看荣耀。
在欧洲市场,荣耀magic 5的起售价定在了899欧元,高配版本为1199欧元,但在海内市场,起售价划分为3999元和7499元。
出于物流成本、税率、销售渠道、市场战略等因素,厂商们在差异区域差异化订价已是惯常,只是这一次,当海内手机厂商普遍大幅抬高欧洲市场订价,目的只有一个:
抢占欧洲高端智能手机市场。
以小米为例,Wit Display首席剖析师林芝对*财经示意,近年来小米手机营业的发展依赖外洋市场,经由已往几年的猛攻,小米手机在欧洲中低端市场已经有一定成就,中高端市场对于小米来说相对空缺,小米希望学习华为履历,通过小米13 徕卡组合树立高端品牌形象,快速打开欧洲中高端手机市场。
小米的姿态,是当前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多家智能手机厂商都显露出了向欧洲市场进击的强烈信号,这一点,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
*, 欧洲市场的战略职位提高了。
小米的雷军说欧洲市场另有很大的空间,但“现在在欧洲市场高端战略会比整体份额的目的更优先”;荣耀的赵明说Magic 5系列和Magic VS折叠屏双旗舰开启了荣耀的欧洲元年;OPPO外洋销售与服务总裁张洲川说2023年会加倍坚定在西欧市场的投入,等等。
决议层定调,一方面是表刻意,另一方面则是定下偏向。
第二,进军欧洲市场的战略,与高端化战略一脉相承。
近几年行业内卷加剧,冲高成为必走之路,追求更高产物溢价、树立身牌高端形象成了更主要的事情——厂商的对标竞品统一酿成苹果和三星,足以说明这一点。
甚至在冲高这一耐久战略目的指引下,短期内牺牲一部门销量也是可以接受的。
好比有手机行业的资深人士对媒体剖析,小米这次的欧洲市场高订价,更多是出于战略思量而非销量。
去年,时任小米总裁王翔也曾示意,小米内部对高端手机生长做了异常多的复盘,总结起来就是高端市场与品牌需要时间才气逐步到达,小米有战略耐心,不期待通过一两款产物就完全赢得高端市场。
问题在于,为什么欧洲市场,成了国产手机整体冲高的新锚点?
02
为什么是欧洲?
国产手机并非从今年才最先袭击欧洲市场。
小米的结构始于2017年,首站是西班牙;OPPO2018年正式宣布进入欧洲市场;vivo2020年10月进入欧洲六国;华为不必多说,被制裁之前,欧洲是其最主要的外洋市场。
已往几年,他们在欧洲市场的希望,总体而言差强人意。
从市场份额排名来看还不错。2022年第四序度,市占率排名前五中,除了三星和苹果之外,另外三家都是中国厂商,划分是小米的17%、OPPO的5%、realme的4%。
然则深究一下就会发现,情形并不像数字反映的那般乐观。
以市占率最高(国产厂商)的小米为例,它在中东欧区域的市占率要显著高于西欧市场的市占率,险些是后者的一倍水平。
然则西欧和中东欧完全差异。GFK在2018年前后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西欧市场智能手机的平均销售单价是446.7美元,是除北美外价钱最高的市场;而东欧和中欧平均销售单价是249美元,甚至低于中国。
也就是说,他们之前的入欧,与去印度、去东南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走的照样寻找增量市场的路子,吃到的是处于敏感价钱带的中低端市场——而这与当前的中高端战略是矛盾的。
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继续着迷中低端市场,能增进的空间也很有限了:
2022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整年出货量是1.76亿台,同比下降了17%,是自2012年以来的*值——Counterpoint Research副总监Jan Stryiak说去年“是欧洲智能手机市场近十年来最糟糕的一年”;
2021年时,欧洲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是86%,远高于全球75%的水平、也高于中国市场77%的水平,思量到2022年整体市场走弱,这种名目大要稳固;
2022年第四序度,三星和苹果分类欧洲市场出货量*和第二,合计市场份额60%。
这样来看,国产手机厂商再次袭击欧洲市场,既有袭击高端的自动战略导向,也有不得不为之的现实缘故原由。
这也进一步说明,再次猛攻欧洲,实在是厂商们的另一场内卷。固然,站不站得住脚,能吃下若干市场份额,那就凭本事语言了。
03
有哪些挑战?
从中国手机厂商的出海思绪提及。
上文中我们提道,2015年前后,当中国智能手机增速最先下滑时,厂商们就最先了全球化结构措施。
小米2014年进军印度市场、一加2015年举行了全球*VR宣布会并宣布了一加2、华为2015年的全球出货量突破了1亿,16年3月份还签下了梅西成为代言人,等等。
但将产物卖向全球没那么简朴,他们需要同时思量多重因素:
首先锚定哪个外洋市场?怎么定位价钱带?该怎么施展中国市场积攒下来的优势?薄利多销照样追求高利润?若何跟中国市场形成战略协同?
以上这些都决议了,大多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都将出海的首站选在了东南亚和印度市场。
由于这一区域的智能手机市场普遍落伍中国4-5年,在地理位置和文化层面与中国更相近,更容易通过低价战略快速获取市场份额。
不外现在,新兴市场的盈利吃完后,当他们真正想要进入加倍成熟的欧洲市场时,难度显然比之前更高。
*,需要应对猛烈的市场竞争。
欧洲市场“苹果 三星”的双寡头名目已经稳固多年,长年合计占有超50%以上的市场份额,想在短期内对它们形成袭击并不现实,甚至耐久来看,能否打破这种名目都很难说。
换言之,中国手机厂商们需要在有限的市场容量下分蛋糕,内卷会连续加剧。
第二,他们此前在其他市场的出海履历,可能无法复用。
华泰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总结,差异外洋市场,手机销售渠道差异较大。
好比非洲市场由于互联网以及手机渗透率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运营商职位相对弱势,手机厂商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电商渗透率低且线下营销占有*比例,使适合地的“地推式”营销愈甚于中国和东南亚。
在西欧、北美、拉美市场,运营商影响力较大,消费者也对运营商有着习惯性依赖,能否进入运营商渠道,直接决议了一款手机的出货量。
好比华为此前能在欧洲中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一个主要缘故原由是由于在运营商侧积累了足够深挚的资源优势;
好比小米之前为了买通运营商渠道,与香港长江和记团体旗下的3G Group、欧洲零售巨头A.S. Watson 以及德国电器零售商 MediaMarkt 等陆续互助,这才实现了市场的全笼罩。
但现在情形也在发生一些转变。前几天,荣耀总裁赵明指出,这几年欧洲市场转变异常大。
“若是回到三四年以前,我们固有印象是大T(T代表运营商)主导,尤其是高端旗舰上,但今天发生了伟大的转变。虽然有些国家高端市场照样大T主导,然则有些大T也是公然市场的一部门,相当于某种渠道。”赵明这么说道。
市场不停生变,厂商们与之对应的战略也需要变,这种情形下,一次判断失误,就可能错失先机。
04
结语
纵然中国手机厂商们能够乐成实现渠道出海,品牌出海,也是他们不得不面临的一项耐久挑战。
渠道出海与品牌出海*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容易被取代,后者则能够基于差异化的痛点与需求优化产物,为消费者提供有向导力的产物,树立起品牌形象、面向全球消费者输出品牌故事,形成坚硬的品牌护城河,好比三星和苹果。
在这之前,中国手机厂商出海欧洲最乐成的品牌是华为,也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
拆解来看,早在20年前那就确立起来的运营商优势,帮它完成了渠道网络的结构;再厥后,通过耐久频仍地赞助体育赛事、签约体育明星等营销动作,华为才一步一步确立起自己的品牌厚度。
但现在的市场早已不能同日而语,昔日华为的乐成路径并没那么容易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