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远大动态 > 远大动态
大厂扎堆的赛道,李彦宏悄然入场掀桌子了-国际
看上去,百度首创人李彦宏离又一次IPO近了一大步。
7月18日,由百度首创人李彦宏与前百度风投总裁刘维配合确立的百图生科宣布信息称,前SAP全球副总裁邓永富加入,出任公司总裁,周全认真战略、运营、拓展事情。
就在不久前的6月,这家AI制药的明星公司刚刚拿到了一笔投资,有“港版淡马锡”之称的香港投资治理公司(港投公司)宣布战略投资百图生科。只管投资金额没有披露,但港投公司CEO陈家齐示意,双方战略互助有4项重点,包罗百图生科优先思量将香港作为IPO上市地址。
这两个信息被以为是加速袭击上市的强烈信号。港投公司治理着620亿港元的基金,对外先容称“承载着香港这片土地招商引资与科创培育的重任”。而邓永富则耐久在SAP、金蝶等着名企业级服务公司担任要职,强于大客户销售。
就在百图生科拿到融资的当月,被誉为“AI制药第 一股”的晶泰科技在港交所乐成挂牌,这被以为是AI制药赛道的大利好——头部公司走通了资源路径。
李彦宏把这家公司“珍爱”得很好,很少对外融资,已往两年也没有太多信息宣布,这跟行业的热闹形成极大反差。以至于外界很夸张地预测李彦宏的这次跨界很洪水平上来自于私心——为了“永生”。第 一财经旗下媒体“健闻咨询”针对百图生科的文章题目为《李彦宏确立的生命科学公司完成新融资,科技大佬们为何都偏心“永生”?》。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只管AI制药赛道火了好几年,但仍未找到能够实现大规模盈利的商业模式,百图生科实在也并没有显示出异于竞争对手的特质。
在这个节点,李彦宏同时推动商业化团队的搭建和资源设计,不难判断是为了借助资源市场的气力,进一步探索商业化路径。这或许是一个时机,已往两年,AI、大模子手艺的飞速生长,为生命科学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式,也同时引发了众多硅谷科技巨头的押注。资源市场最先关注AI制药,形成了一定的资源盈利。
岂论什么初衷,李彦宏都需要解决商业化的问题。哪怕回到邓永富最善于的云盘算销售领域——给药企卖云服务(百度云),顺带“植入”AI制药的营业,这使得AI制药更像是基于云盘算的一个SaaS(软件即服务)服务。
而就在邓永富履新的前两天,罗氏制药旗下创新药巨头基因泰克因数据不佳向AI制药公司Relay退回了一款药物的权益。2020年12月,双方杀青药物转让协议,首付款加里程碑付款的总价值为7.95亿美元。一个近60亿元人民币的生意黄了,对AI制药赛道影响不小。
有趣的是,退回方,也就是几年前斥巨资下场“吃螃蟹”的基因泰克,正是百图生科对外提及的“目的公司”。不知道李彦宏看到这则新闻作何感想,但他一定是冲着“大生意”去的,百图生科的突然加速足够说明问题。无论若何,他的“AI炼丹炉”就要出炉了。
李彦宏的AI制药梦
百图生科开办于AI制药大火的2020年,有媒体统计,这一年海内确立了38家AI制药公司。
跟多数同类型公司的先容没多大区别,它定位是一家基于AI和生物手艺的生命科学平台公司,要通过AI手艺提高生物数据获取的效率,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药物后续研发。
百度在这个赛道上要比华为、阿里、腾讯等巨头“激进”得多。相比于别家更多是小团队内部孵化,李彦宏则是把百图生科放在体外自力生长,团队对外一度甚至都不愿意被贴上“百度系”的标签。
李彦宏在这个项目上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他本人亲自挂帅,以小我私人出资的形式出任公司董事长,还稀奇放置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前百度风投CEO刘维作为团结首创人,担任百图生科的CEO。
2017年才加入百度风投的刘维更像是李彦宏为了这个项目“提前准备”的操盘手。前者从2011年起就最先关注人工智能底层手艺和行业应用,算是行业的顶 级人才。进入百度之后,百度风投迅速将生物盘算作为焦点结构偏向,在中 美欧各地早期投资了40余家生物盘算企业。按这个投资量级,可以以为刘维险些深度调研过全球的绝大部门同赛道公司。
百图生科就是在这样的资源禀赋中降生的。包罗本轮融资和2021年完成的A轮融资,披露的融资额都很“模糊”,这一次是没有披露,上一次是“过亿美元”,而“AI制药第 一股”的晶泰科技8轮累计获得了超52亿元的融资。从资金量和融资轮次的角度来看,至少李彦宏本人在这个项目上想要保持绝 对的话语权,并不希望有更多外部资金进入。
也有媒体提到,在百图生科启动之前,李彦宏设计是3年内融资20亿美元,他小我私人前期投入的资金就达百亿元人民币。百图生科官网中也曾在一段时间内提到,要投入“百亿元”建设自主可控的生物盘算平台。百图生科和李彦宏本人并没有对外证实过投资和融资的详细情形,但显性的是,这家公司一出生就不缺钱。
初创团队阵容十分豪华。据那时媒体报道,那时团队中有十余位结业于清华、北大、牛津、剑桥、港大、UCLA、斯坦福等高校的生命科学专业博士,笼罩分子生物学、盘算化学、基因组学等手艺偏向。
李彦宏多次为这家公司站台,高薪招兵买马。那时宣布了两项领武士才招募设计,示意将划分用100万美元年薪及100万元人民币年薪,吸引生物手艺 AI手艺跨界融合人才。
泉源:百图生科官网截图
刘维曾先容,百图生科对标的是“基因泰克”。这家曾做出全球第 一个靶向生物药的医药巨头被以为是生物手艺的传奇,确立28年之后被罗氏收购的价钱是7260亿元人民币。在谁人节点,能喊出这个对标定位的基本都是融资多轮、股东豪华的生物创新药公司,少有AI制药公司。
跟百度那几年整体的“幽静”气概差异,李彦宏在生物制药上显示出异常的热情。他曾示意,生物盘算是一个高度融合的学科,“生物 盘算”的融合会带来伟大的突破和提高。依赖生物盘算引擎,能够有用行使大量的生物数据,将药物发现的“大海捞针”酿成“按图索骥”。
李彦宏曾公然讲过一个故事。20多年前,在美国修业事情时代,他拿到过顶 级跨国药企默克团体的事情时机。思索再三后放弃,缘故原由是身边很少有人信托盘算性能够对生命科学发生主要影响,之后才回国确立了百度。
“最终我们要‘人造’免疫系统。”刘维在一次采访中提到。20多年后,李彦宏终于有了时机探索自己的梦想。
大模子引发的二次浪潮
2022年底,ChatGPT和大模子的爆火,又推高了AI制药的又一波涨势,尤其是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将药物研发领域作为焦点的落地化场景。
长三角:协同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最 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英伟达。单在2023年,它就投资了8家药物发现或AI制药的初创公司,包罗Generate Biomedicines、Genesis Therapeutics等,并推出了基于云的天生式AI平台——BioNeMo,旨在实现更快的药物发现和设计。
“既然盘算机辅助设计行业捧出了第 一家2万亿美元市值的芯片公司,同样,盘算机辅助药物发现为什么不能打造下一个价值万亿美元的药物公司呢?”英伟达医疗保健副总裁Kimberly Powell曾这样示意。英伟达首创人、CEO黄仁勋也多次强调,AI 生物学将是“下一场惊人的推翻性手艺”。
2023年头,销售治理系统巨头Salesforce推出了卵白质天生模子ProGen;9月,微软宣布了开源的卵白质天生AI模子EvoDiff;亚马逊则为其AWS机械学习平台SageMaker宣布了卵白质折叠工具;今年5月,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宣布了新一代AlphaFold3模子,可以用于展望险些所有生物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
大模子对于AI制药的直接推动就是“不用过多注释了”。2014年前后,海内泛起第 一批将AI用于制药领域的公司,但绝大部门药企和投资人对这个新事物都没有什么认知。晶泰科技首创人马健曾告诉《中国企业家》,创业之初最 大的挑战,就是若何跟客户和投资人批注白AI制药这件事。
2020年,行业虽然有了一些实质性希望:英国公司Exscientia称不到一年时间,用AI开发出了首 款临床前候选化合物DSP-1181;二级市场也迎来了两只“AI制药”看法股——Schrodinger和Relay Therapeutics划分于2020年2月和7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但这到底是不是“大生意”,资源圈照样没人敢下判断。
刚刚完成上市的晶泰科技,在上市前6年中估值暴涨1650倍,背后站着腾讯、红杉资源、谷歌等一众豪华股东。招股书中提到,2022年,公司客户笼罩全球前20大生物手艺与制药公司中的16家。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划分有75名、120名、187名客户,包罗辉瑞、强生、正大天晴、韩国大熊制药、德国默克等已经成为耐久客户。
但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的营收划分为6279.90万元、1.33亿元、1.74亿元,对应的亏损则是21.37亿元、14.39亿元、19.06亿元。
2023年科技巨头的入场,引发了海内31家AI制药企业获得融资,但绝大部门都处于天使轮到A轮阶段。在《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中,显著感知到投资人的心态是“恐惧错失,小额快速入场”。去年,深势科技是融资额最多的相关类型公司,C轮融资到达7亿元人民币。据公司团结首创人、CEO孙伟杰称,创业门槛已经很高,外洋平台型公司都是以每年10亿美元的量级在投入,在海内做一个平台,也要10亿元人民币起步。
固然,AI制药并不需要平台级的数据量,但一家初创公司若是无法连续大额融资,很难快速有商业化效果。
相较于确立之初,百图生科近两年的关注度小了许多。今年上半年,百图生科高级副总裁蒋昭实谈到,公司的首批管线临床前数据达预期,并推出了免疫治疗工具箱。
这基本相符整体设计。在2022年接受采访时,刘维提到第 一批新药预计将在2023年进入临床。百图生科搭建的“xTrimo”生命科学大模子系统,用他的话说,就像是乐高积木。在虚拟空间中,用几十万种卵白去“训练”人体的免疫细胞,“一个卵白调控不了,我们用两个卵白、三个卵白去调控它”。
从某种层面上讲,若是能做出第 一款药,就能证实这个机制是对的,那可能对应的就是源源不停的新药。
商业化难明
不外,AI制药赛道在商业化路径上的探索,仍是焦点难题。
现在,海内AI制药公司对应的商业偏向主要有三个:Biotech(创新药企)、CRO(研发外包服务机构)和SaaS(软件工具型公司)。
只做软件工具的海内公司险些没有。“单纯做工具照样太前沿了,许多企业用欠好。”孙伟杰说。许多AI制药公司迂回地把软件做到一个“机械”里,向研究院所和药企出售的是一台科研装备,而不是一套软件。
晶泰科技的商业模式就更靠近于CRO,药企是目的客户,它主要提供临床前阶段的药物发现以及一些智能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但药物发现在临床前的研发用度占比并不算高,CRO巨头药明康德不停向下游环节延伸,就是要脱节单值不高的情形。晶泰科技的客户笼罩已经有了规模,但年收入还未突破2亿元,也足够说明问题。
晶泰科技下场投资孵化了不少下游Biotech,包罗Geode、默达生物、希格生科、莱芒生物等,来解决收入规模的问题。但这个模式最 大的隐患就是“既当评判员,又当运发动”,客户对照忧郁AI制药公司进入这种状态。不外,这是当下海内最主流的商业路径。
也有AI制药公司直接瞄准Biotech——自己做药。对于一家AI制药公司来说,这是最高难度,需要买通制药链条的更多环节,酿成“无所不包”的制药逻辑。
偏向这一偏向的英矽智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曾被投资人质疑商业模式:“这样一家由AI驱动的医药研发企业,其最终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会不会陷入‘样样都有’但‘样样都不精’的尴尬事态?”
这几年生物制药的融资环境并欠好,AI制药公司的战略显著转变,更多希望把管线做到“一半”,然后卖给大药企,从而拿到一些首付款和之后的“里程碑”收入。
英矽智能团结CEO任峰在近期一场流动中就示意,现在生物制药行业的思绪发生了一些转变,以前人人更多是想做自研,资源隆冬来了以后,对外授权或者出海成了潮水。他坦言AI制药公司面临异常艰难的生计环境,面临磨练,既不能加速脚步,也不能蜷缩着过冬,得为未来一两年做准备,一边卖项目,一边支持早期管线。
从对标的基因泰克来看,百图生科也是希望走Biotech路径。去年,它在商业化上最 大的一个项目就是与赛诺菲杀青总生意金额超10亿美元的“AI模子开发商业互助”。据先容,这个项目是以模子开发为里程碑,而不是通例的管线研发进度,百图生科提到之后与药企的互助将不仅限于“卖管线”,也希望能够一起举行药物开发。
百度并没有宣布更多该项目的信息。但这种互助关系看上去更靠近于“卖SaaS”,连系邓永富的加入,以及百度自己在云盘算和大数据上的营业积累,百图生科是否真的在探索转换到百度更善于的商业模式上?
总之,AI制药赛道到现在还没有跑出“大生意”的样子。以至于海内几家头部的AI制药企业,都有着错综庞大的“攀亲”关系。
百度风投曾在天使轮领投了深势科技,百图生科又在A轮中跟投;百度、百度风投划分介入过英矽智能的B轮、C轮融资;做全人抗体分子和抗体发现平台的百奥赛图,介入了晶泰科技Pre-IPO轮的融资……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AI制药行业一个最 大的挑战就是数据问题,所有的AI手艺都需要基于大量的数据来训练和学习,但现真相形是整个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都异常缺乏。或许“抱团取暖和”,是行业介入者求解的一种方式。
只管近两年来,随着大模子带来的生长热潮,行业的数据和算法获得了进一步的买通。但不能否认,商业化才是高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于李彦宏而言,“永生”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大时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