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远大动态 > 远大动态

中国动力电池「卷」向全球

自去年最先锂电池原质料的价钱节节攀升,让动力电池企业叫苦不迭。今年以来,上游原质料的继续大幅上涨,无疑让锂电池厂商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增收不增利”(仅指动力电池营业)越发成为普遍征象。

但与此同时,海内动力电池厂商们却在顶住业绩压力,开启疯狂扩产。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比亚迪、欣旺达、中创新航等为代表的锂电池企业相继宣布了多个新投建项目,整体投建资金超4391亿元,建设年产能达1069GWh(部门项目未披露投资金额及产能),相比去年同期进一步加速。

一边是2022天下动力电池大会上对产业链“不赚钱”的哭诉,一边却是在疯狂扩产、加码投资,以此匹敌偕行的竞争。市场、舆论对于产能过剩的担忧,对于海内厂商盈利能力的质疑也之而来。

然而,有一个异常要害的提高和亮点,却被指斥的舆论所忽视——依附“内卷”铸就的竞争力,海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在改写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名目。

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20企业中,有15家是中国企业;在增速跨越100%的12家动力电池商中,有11家为中国企业。

数据背后反映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由内卷走向“外卷”,正在开启更大的市场和未来。

01

出海抢订单

外洋市场同样群雄竞逐,但竞争强度现实上相对缓和。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之以是可以霸榜全球排名,离不开海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生长。

住手2021年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延续7年天下*。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天下新能源车中的市场占比达59%。也就是说,得中国市场者可得天下。

不外海内动力电池企业并未知足于中国市场,在牢固海内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在加速走向外洋。

最为突出的代表自然是有“宁王”之称的宁德时代。2018年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后,宁德时代乐成挤掉了松下电池,打入了特斯拉的供应链,这大大加速了其登顶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宝座的措施,也使得其成为海内全球化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

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国际营业占整体营收的比例在近年来迅速上升。2018年,境外收入占宁德时代总营收3.53%,去年终该数据已经升至约21.4%。而SNE Research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外洋动力电池装机量约占其总出货量的23.91%。

相比之下,海内的其他动力电池企业虽然体量远不及宁德时代,但也在加速出海措施,争抢国际车企的订单:

如国轩高科现在已经和博世、塔塔团体、民众汽车团体、VinFast等汽车厂商杀青战略互助。凭证设计,其将于2025年实现年产能为300GWh的目的,来自外洋生产基地的产能为100GWh;

孚能科技则与戴姆勒深度互助,现在其为飞跃 EVA2 平台研发的电池已经量产下线,其*纯电动车型 EQS 也已经在北美上市;

亿纬锂能获得了包罗戴姆勒、宝马、现代起亚、捷豹路虎等多家国际一线主机厂客户的青睐。欣旺达也已乐成进入雷诺的供应商系统,并设计与日产团结研发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

与此同时,近期欣旺达与国轩高科都在起劲推进在瑞士等外洋证券生意所上市,也是其迈向全球市场的主要体现,有望借此提升国际着名度,加速其外洋营业拓展。

凭证SNE Research数据,宁德时代以16.2GWh的装机量位居外洋市场第三位,市占率为18%,远景动力、欣旺达、比亚迪划分位列第6、第8和第10位。尤其欣旺达,外洋市场装机量从去年上半年的0.1GWh增至0.6GWh,增进十分迅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外洋市场同样群雄竞逐,但竞争强度现实上相对缓和,因此海内动力电池企业的外洋毛利率也普遍高于海内。如宁德时代去年外洋营业的毛利率就比海内营业凌驾5%。

02

从内卷到外卷

LG新能源和松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国产企业所分食。

一样平常而言,当一个行业的竞争名目趋于稳固时,大部门的玩家也会默认接受现有名目,追求稳健谋划。

但在海内动力电池赛道,藏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光泽下的二线电池厂却是“赌性更顽强”,扩产设计相比两大巨头丝绝不弱下风。这是赛道内卷的一个主要显示。

国轩高科股价显示(2015年1月至今)

浙商证券凭证公然资料整理展望,欣旺达、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中创新航2025年产能预计可达140GWh、200GWh、300GWh、100GWh、500GWh。作为对比,LG新能源和松下的2025年产能设计划分为430GWh和160GWh。

几家电池厂未来几年的增速相比一线电池厂更快,2021-2025年间产能复合增速最快可达56%。

由于凶猛的扩产设计,只管当前海内动力电池仍然处于“求过于供”的事态,但有不少声音担忧太过扩产容易导致产能过剩和价钱战,引刊行业的恶性竞争。尤其现在海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靠近30%,市场增速可能阶段性放缓。

出海正在成为拥挤产能的一个主要去向,辅助海内动力电池企业打开空间。

从自身条件来说,海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手艺实力。虽然部门一线国际主机厂有将其作为二供、起到制衡和替补作用的意图,但这同时也证实晰,部门海内二线电池厂的手艺能力已经开端获得了下游客户认可。

另一个可以提供佐证的事实是,LG新能源和松下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国产企业所分食,本土品牌获得*优势。凭证最新数据,上半年海内装机量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厂商中,只有LG新能源一家外资企业,市占率为2.85%;而就在两年前,两家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还都在10%以上。

不外,能够把产物销售出去、抢占市场,并不意味着能够赚到钱,由于成本控制并非易事。泰达宏利的明星基金司理王鹏曾指出,去年锂电池原质料价钱之高,导致海内只有一线电池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可以盈利。

这背后是产物的良品率和规模效应的问题,但最终还要归因得手艺层面。耐久来看,企业无法恒久依赖融资输血,只有盈利才气连续性的投入研发,实现手艺上的不停迭代和*。

03

制衡与博弈

争取议价权的斗争。

如前文所言,车企为了保障电池的稳固供应以及相互制衡,往往会引入二供、三供。这个机制曾经为宁德时代的崛起提供了主要契机,也是现在海内电池企业,尤其是二线企业的要害时机所在。

回首历史,松下电池自2009年就最先与特斯拉互助18650型号电池,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特斯拉“*”电池供应商,但由于松下不愿肩负风险扩大产能和降低电池价钱,特斯拉选择了先后牵手LG新能源和宁德时代,成就了新同伴的乐成,也造成了松下电池市园职位的下滑。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延续7年天下*,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到达21.6%;但如美国、日本等市场的渗透率仍然很低,仅为个位数,仍有广漠的需求有待开发。

在此靠山下,无论是率先举行电动化转型的外资车企寻找二供、三供,照样姗姗来迟的传统燃油车企开发新电池供应商,对于海内电池企业来说都是一次牢固优势或者弯道超车的时机。

不外,遭受海内企业夹击的外洋电池巨头LG新能源、松下电池们也在猛烈追赶,它们是海内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强敌之二。

今年3月,正当宁德时代起劲筹备赴美建厂之时,LG新能源即宣布要在美国和加拿大划分建设两座电池厂,设计年产能划分为11GWh和45GWh。

暂居下风的松下电池为了抗衡中韩电池厂商,也最先再次向老同伙特斯拉靠近。松下控股近期宣布新闻称,将投资40亿美元在美国设立电池工厂,以向特斯拉等车企供货,这笔投资创下了其历史*投资额。据松下控股一位高管称“此次投资关系到(松下)电池营业的生死生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实现动力电池的自主可控,现在车企对造动力电池的热情连续升温,不管是自己造,合资造,照样投资造。

据统计,现在包罗特斯拉、民众、飞跃、宝马、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现代等主流车企都已经有了自己造电池的设计,且部门已经启动。这么做的的目的,最终照样要掌握成本控制的自动权——自己下场造电池,对于电池的手艺生长和真实成本都有更深的领会,同时也可以争取到更高的议价权。

下游客户突然要成为竞争对手,此举无疑会让电池厂和整车厂之间的关系加倍庞大。正如松下电池和特斯拉的分分合合一样,产业链上的竞合与博弈会加倍频仍,没有*的敌人,也没有*的同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