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远大动态 > 远大动态
今天3位教授获奖:原创手艺时代来了
今天(8月21日),北京,2022未来科学大奖正式揭晓了获奖名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织研究院教授李文辉获得“生命科学奖”;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获得“物质科学奖”;香港大学 Edmund and Peggy Tse 讲席教授莫毅明获得“数学与盘算机科学奖”。按划定,每个单项奖金 675 万元人民币(等值 100 万美元)。
设立于 2016 年,未来科学大奖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配合提议的民间科学奖项,奖金捐赠人阵容豪华。其中,“生命科学奖”捐赠人为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物质科学奖”捐赠人为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数学与盘算机科学奖”捐赠人为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
所有的乐成都源于近乎偏执地坚持。未来科学大奖希望奖励对社会做出卓越孝顺的科学家,使其成为青少年的楷模,启蒙科学精神,唤起科学热情,影响社会习惯。让科学家成为时代偶像,这一幕正成为现实。
未来科学大奖揭晓:
花落3位教授,来自清华南科大港大
一年一度的未来科学大奖名单出炉。
首先,“生命科学奖”获得者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院/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织研究院长聘教授李文辉博士,表彰李文辉博士发现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受体,有助于开发更有用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
李文辉
资料显示,李文辉博士1971 年出生于中国甘肃,2001 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3 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时代展现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通过血管主要素转换酶2(ACE2)受体熏染人类。
而“物质科学奖”获得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杨学明,奖励他研发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敏捷器量子态分辨的交织分子束科学仪器,展现了化学反映中的量子共振征象和几何相位效应。
杨学明
杨学明,1962 年出生于中国浙江。1991 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博士学位。现为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的科学研究和他研发的新一代分子束科学仪器为反映动力学领域进一步明晰化学反映的量子特征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他的新发现将化学动力学领域拓展到了亘古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数学与盘算机科学奖”获奖者为香港大学莫毅明,奖励他建立了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并用以解决代数几何领域的一系列意料,以及对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意料的证实。资料显示,莫毅明1956 年出生于中国香港,1980 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为香港大学 Edmund and Peggy Tse 讲席教授。
莫毅明
未来科学大奖设立于 2016 年,是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配合提议的民间科学奖项。现在设置“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盘算机科学奖”三大奖项。奖金泉源于 12 位公共声誉优良、社会孝顺突出且深度认同科学价值的行业领武士物的捐赠。
科学的每一次提高,都市以光一样平常的速率影响和推翻人类的生涯。这些为全球科学生长做出卓越孝顺的科学家们,以卓越的科研功效推悦耳类社会和文明生长、造福全人类,并以理性的科学头脑和求真求知的纯粹精神激励和启发年轻一代不停探索未知。
让科学家成为这个时代的偶像
那么,为什么要设立未来科学大奖?
这要从2014年讲起。作为未来论坛提议人兼秘书长,武红那时在看展望人工智能和科技未来的《奇点邻近》一书受到启发,“‘未来’二字突然从脑海里跳脱出来。中国的未来需要什么?人们不能只关注当下赚钱啊,总要抬起头,想一想未来10年、20年我们会往哪儿走。”
武红只是有一个劈头的想法,还没有详细的落地方案,直到她找到金沙江创投董事总司理丁健。有着理工科严谨逻辑的丁健直接指出了问题:做这个事情,不能仅仅是一个想法,我们要驻足久远,明确组织的性子、结构,确立组织的理念,完善组织的专业性、公正性。
听了建议后,武红迅速开展了筹备论坛的事情。那一年炎天,红杉全球执行合资人沈南鹏、真格基金首创人徐小平、金沙江创业投资董事总司理丁健、北极光创投首创人董事长邓锋、软银愿景基金治理合资人陈恂、冯仑等十余位企业家、投资人聚在一起商讨筹建“未来论坛”相关事宜,探寻“未来”的入口在那里?最终,首创理事们一致赞成:一切的基础是科学。
花费半年时间,未来论坛建立大会终于在2015年1月拉开帷幕。流动当日,吴恩达、施一公等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科技首脑和沈南鹏、张磊、丁健、邓锋、方方、徐小平、虞锋等未来论坛的首创理事们悉数加入。在流动竣事致辞上,未来论坛首创理事、高瓴首创人张磊提议了做中国自己的科学大奖的提倡。
由此,一个由民间倡议的“科学大奖”初见雏形。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正式确立。作为华裔科学家、企业家群体配合提议的民间科学奖项、也是中国首个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有着一个最终目的:做天下公认的大奖,短期目的则是推动大中华区域,包罗香港、澳门和台湾区域做出卓越研究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大奖瞄准的是突破性的基础科学研究,但我们想让‘高冷’的科学和科学家变得‘火热’起来,让人们感受到科学原来是这么有趣,有温度的事儿。”武红曾提及了缘由。
身为未来科学大奖的捐赠人之一,沈南鹏曾坦言,这项大奖的提议者众多,无论是捐赠人照样科学家,大多是60后、70后。在他们生长的年月,科学家才是众人追逐的明星,科学报国是那代人心中的梦想。
这也是设置这项大奖的初衷之一:让科学家成为偶像,成为时代的楷模,以创新模式动员更多民间资金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研究,促进科学事业生长,以创新的科学精神影响中国、影响天下、影响下一代。
为了激励更多科学家获得更多资源和奖励,以全身心地从事科研事情,未来科学大奖不停完善。2019年的未来科学大奖颁奖会上,轮值主席沈南鹏准许在延续原有的年度捐赠外,提议确立总额为一亿美元的永远捐赠基金,“这些新的准许不只是影响今天,更影响未来百年”。
对于这个永远基金,颁奖现场的杨振宁高度评价:“19世纪的末年在瑞典设立了诺贝尔奖,这是异常有远见的事情,对整个天下科学手艺的生长对每一小我私人的生涯都有伟大的意义。未来科学大奖要酿成一个永远的基金,是极有远见的事情,将会酿成伟大中国梦的一个主要成员。”
从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27位获奖者,他们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盘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历届获奖名单中,泛起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著名科学家和乐成创业者施一公、中科院院士、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等多位备受科学家和创投圈关注的科学家。
现在,VC与科学家越走越近
有钱出钱,有力着力。当科技创新成为全民共识,VC圈也在努力拥抱科学家,最先鼎力支持中国基础科学。
2021年11月,第四届天下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在上海举行。天下顶尖科学家协会(简称“顶科协”)宣布将设立“天下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用于表彰全球局限内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促进科技转化上作出开拓性孝顺的研发职员和手艺先锋。而该大奖由红杉中国出资5亿元独家捐赠,是中国首个由单一投资机构独家支持的国际性科学大奖。
谈起捐赠这一大奖的初衷,沈南鹏曾示意这既是兴趣所在,更是责任所系:全球科技提高正以加速率前进,人类比任何时刻都靠近发现天下的自然纪律和最终规则,红杉中国有责任、有义务加大对前沿科技和基础科学的支持力度,激励更多科研事情者配合致力于解决人类面临的越来越多的紧迫难题,在科学领域做更多“难而准确”的事情。
无独占偶,去年4月,正值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IDG资源首创董事长熊晓鸽宣布,IDG资源将继续向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举行捐赠,资金主要用于专业人才引进和学术交流。
着实早在2011年,在熊晓鸽的推动下,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正式确立。同年11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也相继确立了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今后十数年,IDG首创人及董事长麦戈文及IDG资源累计向清华、北大、北师大IDG/麦戈文脑研究院捐赠了2亿人民币。“一家从事股权投资的机构,愿意不求资金回报去支持一个专注基础研究的研究院,十分忧伤。”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时松海感伤。
一众投资机构为何最先竭尽全力地支持基础科学?这一问题并不难回覆。基础科学研究看起来跟人们的一样平常生涯有点遥远,但却是整个科技创新系统的源头,是所有手艺的“总开关”,它也决议着一个国家创新系统的深度和厚度。
正如沈南鹏在2021 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所说:“即便有些对前沿科技的投入产出未必会有很好的性价比,但它仍然辅助原创科技探索了更多可能性,也为最终更多科技功效转化夯实了基础,那就值得我们去做。”
已往几年,VC圈险些无人不投硬科技,然则硬科技投资周期长、风险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这要求投资人不仅能够洞悉前沿科技的手艺原理,制止陷入“伪科学”陷阱,还要对产业有着前瞻性预判,门槛极高。因此,科技投资人沉淀到电子学、物理学等基础科学层面去明晰手艺,而不是在社交平台看几个科普视频、做几个专家访谈便可以容易确立起投资壁垒。
因此,只有足够尊重基础科学研究和手艺转化的投资机构,才气够更敏锐地察觉到哪些手艺能够带来生产力的转变,哪些手艺可以推动社会转变。创投契构出钱,把那些隐藏在象牙塔的研究酿成商业化手艺,助力中国科技功效转化。
正如海内一位创投大佬预判,中国的科技创新已进入深水区,往后将会越来越多地从商业模式创新转向原发手艺的创新。基础科学投入的提升,势必会加速手艺人才创业时代的到来。
当VC与科学家激情碰撞,一个属于科学家和手艺职员的创业时代大幕徐徐拉开。
本文
上一篇:割*茬韭菜,电动车准备好了
下一篇:全球电量求助,「双碳」遇到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