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告动态 > 远大动态 > 远大动态
中国离海最远的地方,盛产海鲜-国际黄金
若是你是个常逛海鲜市场的人,最近你一定会发现,有些摊位上赫然多出一块立牌,上面写着“产地:新疆”。
乍一看,海鲜与新疆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可等你回抵家中,窝在沙发里刷短视频时,你又会被另一番图景所打击。科普博主、美食达人纷纷嗅着流量的气息,飞往新疆要地,寻找着来自内陆的海味。那一刻,你确信,这块166.4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然将海鲜列入域内的风物清单。
*蹿红的是“三文鱼”。高山雪水、淡水养殖、滋味肥美,拎出随便一个条件,便足以卖出个好价钱。在海洋存在某些不确定性污染的当下,新疆产“三文鱼”俨然是*平替。但现真相形可能并非云云。
先让我们校正一个看法。三文鱼,并不特指某种鱼类,它是鲑科鱼的统称。已往,人们常作刺身食用的,一样平常是大西洋鲑,挪威、智利是其主要生产地。而在社交媒体中盛传的新疆“三文鱼”,着实是它们的“近亲”——三倍体虹鳟鱼,属于太平洋鲑。
从外表看,二者差异不大,在颜色上,虹鳟甚至更为诱人。至于肉质,二者也只是有细微差异。因此,以虹鳟为“三文鱼”,确能混淆一部门人的认知。但需要注重的是,虹鳟仍属淡水鱼,其体内的微生物、细菌含量会高于海水三文鱼。这也就意味着,生食有些许风险,买回虹鳟后,大可不必冒险,煎、炸亦可享受其滋味。
新疆养殖虹鳟的历史不算短。上世纪70年月,伊犁区域就已有相关纪录。也正是由于打下了优越基础,最近几年,在政府和当地养殖户的配合推动下,海鲜养殖如日中天。除了火上热搜的“三文鱼”,新疆各地还搜集了全球的海鲜精品。诸如,麦盖提的澳洲龙虾、察布查尔的罗氏沼虾、阿克苏的南美白对虾、巴州博斯腾湖的螃蟹……
对当地而言,海鲜养殖已是“富矿”。固然,在深入挖掘之前,仍需支出不少心力与财力。2022—2023年,广东省投入援疆资金2500万元,现在已建成工厂化设施养殖大棚16座,建成室外养殖鱼塘1000亩,预计整年养殖南美白对虾500万余尾、罗非鱼100万尾。
作为回馈,新疆海鲜的业绩也相当喜人。据新疆农业农村厅统计数据,2022年,新疆渔业总产值达42亿元,较2019年增添9.21亿元。至2025年,新疆渔业全产业链将实现200亿元左右的产值。
其中,喀什区域水产养殖极为出众。据当地水产站相关职员先容,喀什区域的12个县市均为水产养殖地,水产养殖面积9.08万亩,种种水产养殖主体总数312个,区域渔业总产量1.4万吨。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喀什区域海鲜陆养水产物预计总产量40.45吨,预计收益402.5万元。
李佳琦遇「滑铁卢」,双十一首日带货锐减一半
那么,新疆与海鲜,何以联络在一起?通常念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个问题最少要从地理与历史两个维度提及。
事实上,新疆自古就有着厚实的鱼类资源。《山海经》里写到,此地“多赤鲑”“多赢母”。《汉书·西域传》中写到,这片“西域古国”,“近海水多鱼”。这里的海,指的是普及新疆的湖泊。这是海鲜蓬勃而生的先决条件。赛里木湖、博斯腾湖、喀纳斯湖、乌伦古湖、艾比湖……在美妙的景致以外,它们的水文条件也各异。冷水、温水、咸水、淡水,只要鱼儿还爱水,这里就一定能为它们安家落户。
再深究,海鲜自然离不开海水。根据惯常明晰,与海洋相隔甚远,茫茫沙漠,除非空运,否则难寻海水。但一种内陆植物的泛起,让新疆与大海发生了玄妙的关系。这莳植物叫“盐卤草”,它是指向标,有它在的地方,已往或现在,一定是海。
约在5亿年前,新疆是古地中海的一部门,因地壳内各板块碰撞,才酿成今日这般容貌,虽然海已消亡,但湖中的盐度从未削减。据检测,一些湖中盐的比重甚至远高于海水。经由添加微生物,培育藻类、细菌等工序,海水在此地获得还原,水产养殖基地也就应运而生。
再一点,新疆湖泊的泉源多为高山雪融水。它为海鲜养殖提供了两大便利。
其一,水体清洁。对于那些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的物种来说,这里实为福地。诸如东星斑,它长于深海,在鱼类中相当娇贵,溶氧量要高于8毫克,稍有污染,就“以死明志”。但在新疆,它顺应得不错,不出几年,即可登临老饕的餐桌。
其二,水足够冷。这是许多水产存续下去的主要条件。其中代表是高白鲑,它漫衍于北纬50°以北的俄罗斯及北美洲区域,久负盛名,有“冷水鱼皇后”之称。果然资料显示,1998—2003年,新疆延续6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发眼卵,投放至温泉县冷水鱼繁育基地,通过孵化向赛里木湖投放,竣事了赛里木湖无鱼的历史,也开启了中国境内高白鲑繁育、养殖、量产的历史。
不外,对海鲜来说,新疆的冷水虽好,可昼夜温差较大。为改善养殖条件,新疆的室内恒温养殖日渐盛行。现在再去新疆,除了享用高白鲑,海水鱼也可让食客大快朵颐。优渥的自然条件,加之内陆人的延续探索,新疆海鲜已不再作为噱头,而是实打实地融于人们的一样平常饮食之中。
固然,在此基础上,新疆海鲜还能延伸出另外一重寄义:它们在生物意义上“回归家园”。万亿年前,它们在此繁衍,安然过活,可世事难料,沧海幻化为桑田。时间走过若干年,它们兜兜转转,在一群人的助力之下,又重寻熟知的昔日环境。
可说到底,这终归是舌尖之事,在鲜美滋味眼前,浪漫隐喻显得无比苍白。但精明的商家一定会嗅到此等商机,发货或出餐之前,在食用说明上写满水产的靠山与履历。言外之意,吃海鲜是正价,吃有故事的海鲜,得加钱。而这,才是亘古稳固的。